热带农产品深加工的年轻“拓荒者”
      作者: admin   来源: 未知  日期: 2016-07-12   点击:        打印  ] 我要分享


热带农产品深加工的年轻“拓荒者”——李积华。(受访者供图)

碧海银沙网讯(文/陈立华 编辑/小 雨 棱 枫)李积华,男,汉族,1979年9月生,中国共产党员,2007年毕业于南昌大学食品工程专业,博士学历。现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正处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部热带作物产品加工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海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协会理事,福建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李积华在成分检测设备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从本科到博士因成绩优异一路被保送,仅9年时间就获得令人羡慕的博士学位;从一个稚嫩的毕业生到成长为学科牵头专家、正处级副所长,并多次获得国家、省科技进步奖,仅用了5年时间。是什么让命运之神如此眷顾他?在他成功的背后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奋斗经历和科技攻关故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笔者走近了这位热带农产品深加工的“拓荒者”、学科带头人李积华。

搞科研就要到科研所去

2007年夏天,美丽的南昌大学又将送走一批即将毕业的莘莘学子。这一年,年届28岁的李积华即将博士毕业,从本科到博士,他在南昌大学呆了整整九个年头。毕业前,当很多同学四处奔波忙着找工作的时候,成绩优异、才华横溢的李积华早就有多个单位向他抛来橄榄枝,其中有母校南昌大学、浙江杭州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另外还有其它一些国际知名企业。

何去何从?在一般人看来,留高校任教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能教书育人,又能搞科研,工作也相对安稳。但是在李积华看来,搞科研就要到科研所去,那样才能专心致志地搞研究。在大学任教虽然也可以搞科研,但毕竟不能全身心投入,因为还有教学的任务。于是,李积华最终选择了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工作。“用一句俗话来讲,我觉得自己和科研所的关系就好像鱼水关系,鱼儿离不开水,我搞科研就需要科研所这种平台。”李积华说。

来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后,李积华从最底层干起,刚开始做热带果品加工的工作,这也和他所学的食品科学专业非常对口。虽然是博士毕业,理论知识根底深厚,但李积华并不以此自居,而是虚心向所里的前辈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慢慢积累,厚积薄发。“李积华从来到所里的第一天开始,就是能沉下身子做事的人,平时的工作很认真,特别喜欢钻研业务,让大家都看得出来他是一块搞科研的好料。”李积华周边的领导和同事如是反映。也正是凭着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和钻劲,再加上他的满腹经纶,李积华的科研之路走得既平坦又顺畅,迅速成为所里搞科研工作非常冒尖的一位年轻人。


李积华(中)与企业技术代表进行合作洽谈。(受访者供图)

高质化加工让农产品“乌鸡变凤凰”

农产品加工里面有“大学问”。前些年,我国进口的日本大米99元一公斤,然而中国的大米出口只能卖到4元一公斤,相差二十多倍。再比如,日本的一种苹果一个能卖80元人民币,我国的苹果产量也多,质量也不错,但80元能买一麻袋。同样是农产品,价格就是卖得不一样,这让很多从事农业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的人们很不服气,也想卖高价,可是苦于找不到出路。也许这只是中国农产品加工落后、附加值低的一个侧面反映。

湛江地处热带、亚热带,良好的光热条件让我市的农产品产量大、品种丰富,出口欧美、亚非等国的产品也非常多。但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正视,就是出口产品大多为初加工的农产品,较少有高质化,附加值相对较低,一般很难卖出好价钱。这不仅给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更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提出一个全新的课题。这课题就是如何把出口农产品初加工变为深加工,增加附加值,为我市农业发展、为企业做强、为农民致富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李积华在食品加工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比如,我市徐闻县盛产高良姜,其中绝大部分出口到欧美,但当地加工企业的做法是,把高良姜简单的晒干后进行包装。为防止保存期间霉变,当地企业在包装时采用熏硫的方法,这种比较落后的晒干工艺让高良姜不仅卖相不好,而且硫含量超标,在国际市场上很难卖出好价钱。

当时作为食品学学科牵头人的李积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对高良姜的加工工艺进行改良,同时进一步挖掘高良姜的附加价值。首先是工艺改良,由于高良姜干制品的直径是产品等级划分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其价格,而靠自然晒干后高良姜尺寸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刚出土时小很多。李积华提出农产品急冻保型理论,发明了农产品(高良姜)急冻保型技术,有效解决了高良姜标准干燥过程中体积收缩严重问题,推动我国高良姜施行标准化干燥工艺,替代传统晾晒工艺。同时,对其他农产品干燥保型也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经过工艺改良后的高良姜干燥后也能保持出产时的形态,出口价格自然比以往高了不少,真正实现农民增产致富的目的。

其次是对高良姜进行深加工。李积华经过研究发现,高良姜富含植物精油,于是带领科研人员从高良姜中提取精油,做成高良姜精油,这种精油有着较好的医学应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就这样,在李积华的带领下,单一的高良姜产品经过深加工,变成高质化的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真正让农产品实现“乌鸡变凤凰”。有了高良姜这个成功案例,李积华还带领科研人员从其它农产品或者植物中提取了香烟香精、茶树精油等系列产品,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深加工的广阔天地。

在果粉加工领域,李积华发明了基于喷雾干燥工艺的果粉连续化冷加工技术,在香蕉粉等产品应用中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示,对解决果粉加工过程中的褐变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笔者采访李积华博士(左)。(陈立华摄)

从废弃的副产物中觅得“黄金”

甘蔗渣、菠萝渣、香蕉皮等,在常人看来,都是一些几乎没有利用价值的东西。但是,在李积华眼里,这些东西都可以变废为宝。

“湛江是甘蔗种植和生产大市,种植面积大产量多,每年用甘蔗榨糖剩下的甘蔗渣非常多,但这些废弃的甘蔗渣基本没什么利用的了,我觉得非常可惜。于是我想试图做些什么。研究中发现,这些废弃的甘蔗渣、菠萝渣、香蕉皮等都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而从这些纤维素中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来提取纳米纤维素,而且经过试验,从这些甘蔗渣、菠萝渣、香蕉皮中提取的纤维素理论上可100%转化为纳米纤维素。一旦转化成纳米纤维素,就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出来。”李积华说。

随后,李积华带领他的团队首创了“纳米纤维均相质构重组技术”,研制出直径约10nm的甘蔗渣纳米纤维素,并实现了中试生产,提供给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研究或应用,对促进我国纤维素纳米化加工技术实现产业化,推动纳米纤维素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通过和厂家合作,用纳米纤维做成的美容面膜将在今年10月15日面世,和广西一企业合作的用纳米纤维做成包装材料也取得成功。

下一步,李积华还将在副产物纤维素的综合利用上大做文章,他说将用从甘蔗渣提取的纳米纤维做成保水地膜,这种地膜既能较好保持农作物的水份,又能当作一种肥料帮助农作物生长。

另外,李积华还从竹笋的废弃物中提取纳米纤维素,加工成速溶茶。总之,在李积华的眼中,只要是这些本身能吃的天然农作物的副产物,在他看来都是“宝”,只要肯钻研,都可通过科技创新工艺加工成多种产品。

勇于创新,勇做新时代的科研领军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搞科研的更需要创新。作为单位里最年轻的学科带头人,李积华以敏锐的科学思维和勤勉的工作态度,在多个专业方向上取得突破,提出热带果品加工和热带作物废弃物高值化应用要为热带作物的综合利用和产业开发服务。在热带果品加工、天然产物化学、生物质能源转化、果粉连续化冷加工、果品加工副产物中纤维素高效利用、高品质精油和热带农产品废弃物高值化应用领域取得较大成就,首创“纳米纤维均相质构重组技术”,开展了神秘果加工、菠萝蛋白酶提取、澳洲坚果等系列产品的深加工、纳米纤维素面膜、防辐射服等新材料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李积华主持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8项,包括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一级子项目)、农业部“948”项目、海南省重点科技项目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再建项目(协助主持)等,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8篇,其中SCI/EI收录20篇,通过省、部级成果鉴定2项,参编著作《热带作物产品原理技术》。此外,作为硕士生导师,李积华培养硕士5人,协助培养博士2人。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公示阶段)、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公示阶段)。李积华同志曾获得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研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优秀党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第二届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积华还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辐射作用,倾注大量的心血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为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奉献青春年华。在单位内部,李积华还积极开展交叉学科的学术交流和前沿专家的学术报告,邀请了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主管科研副校长Lee Astheimer教授、Lingxue Kong教授、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徐蔚青教授等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来所进行学术交流,使科研人员更及时有效地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对科研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良好的、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李积华还以一位农业科技人员特有的爱心和情怀,专注热带作物加工的研究,普及农产品高效利用的新技术,积极服务于“三农”,提高了热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经济收益。

在采访的最后,李积华说,自己已与农产品深加工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很多人说搞科研很辛苦,但他觉得苦中有乐,特别是当他和他的团队在科研攻关中取得一个又一个战役胜利时,他内心感到无比的快乐。在鲜花、荣誉和喜悦面前,李积华说自己没有理由止步,他将以永无止境的科研探索精神和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让科研成果惠及热区甚至全国的农民,从而实现农产品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一位科技人应有的贡献。
本文转载自湛江金科网http://www.zjst.net/newsxx.aspx?key=2818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2017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