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所扶贫干部彭代武
      作者: 彭代武,方蕾   来源: 成果转化处  日期: 2017-08-15   点击:        打印  ] 我要分享

彭代武,1968年7月生,籍贯湖北,1987年10月入伍,1990年6月入党,服役于南海舰队38410部队,2000年8月转业,进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以下简称“加工所”)工作至今。2016年5月开始以驻村干部身份开展扶贫工作。

灯塔村委会位于南三镇东南部,总面积10.5平方公里,东西南与大海相邻,北与白沙村委会相邻,地理环境优美,下辖4个村民小组,分10条自然村。全村总户1920户,总人口806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1200多人,村民主要以种植、养虾、建筑为生。全村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5100元。经扶贫工作队驻村入户精准识别,全村目前认定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元以下的贫困户147户,贫困人口429人,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33元,扶贫攻坚任务非常繁重。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彭代武同扶贫工作队其它工作人员、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图一:彭代武(右一)深入贫困户家里实地调查、走访。

一、大力宣传政策,营造脱贫攻坚深厚氛围

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各级组织的各种检查不断的增加、数据的不断更新,不断的变化,也就预示着扶贫同志要付出更多的艰辛、更多的努力。为了把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家喻户晓,彭代武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利用自己妻子做广告生意的便利优势,无偿的为扶贫工作和村委会制作各种宣传栏画达30多幅,使扶贫政策在当地深入人心。

二、认真排查信息,确保精准识别贫困户名单

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工作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彭代武深入到村民家中实地走访,逐户了解情况,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确保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户能得到国家政策照顾,维护公平公正。

三、明确帮扶思路,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自彭代武开展扶贫工作以来,通过观察和思考,明确了对灯塔村的帮扶思路,即依托其所在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科技力量,走出一条科技扶贫的新路子。

彭代武通过与加工所沟通,请加工所领导带队深入精准扶贫帮扶点进行调研、慰问,了解当地实际需求,对扶贫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结合我所实际,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提出了食用菌种植的科技扶贫项目。为了更好地推进该项目实施,2016年10月20日,通过彭代武的沟通协调和组织安排,邀请来自湛江市南三镇灯塔村的40多名贫困户村民到加工所参观考察,同时在该所召开精准扶贫科技帮扶对接会,和科技人员面对面探讨交流,并达成项目合作意向。对接会上,加工所和灯塔村委达成科技帮扶的合作意向,将向灯塔村派遣农技专家开展农技推广培训活动,投资建设一个平菇种植示范基地,以农业科技+精准脱贫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该项目正在推进中。

图二:湛江市南三镇灯塔村40多名贫困户村民到加工所参观考察

图三:彭代武(左四)带领村民赴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调研考察致富项目

图四:技术人员给灯塔村民讲解食用菌种植技术要点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2017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