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视频(第二十八集 土地改革)
学习感悟:
静玮:有地种才有粮收,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自古以来,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土地都是中国人一辈子赖以生存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始终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1947年10 月,《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0 年 6 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消灭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安心种地,国家积极建设,新中国迎来崭新的生活!
李国杰: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有效保证了后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王会: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八七会议后,中共将“打土豪、分田地”确立为土地革命的核心内容。
中共领导下的这场伟大的群众运动,吹响了反封建的号角,改革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会结构等,带来了苏区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改革为大部分苏区农民的生存、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谱写出了壮丽的篇章,具有史诗般的革命意义。
宋刚:一步一丈一土地,欢天喜地躬耕作。一共一产一主义,从此中国变了天。红色旗帜高高举,幸福生活徐徐来。
学习视频(第二十九集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学习感悟:
静玮:从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的“人民的宪法”——1954年宪法,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1982年颁布施行的现行宪法,于2018年3月进行了最新修改。1954年第一部宪法是随着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为了加强国家政治、法律上层建筑领域建设,更好地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而制定的,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对中国政治发展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杨得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首先它确认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确认了工农联盟是国家的阶级基础,也就是说肯定了人民在这个国家中的地位.意义非常重大,也就是说宪法制定以后,人民在这个国家中的地位明确化,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它都体现了人民在这个国家至高无上的地位。
学习视频(第三十集 一化三改)
学习感悟:
静玮:新政权的巩固离不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新中国成立后短短三年就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为“一化三改”。到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仅用四年时间就在全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021年,随着“十三五”规划圆满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在即,我们站在了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十四五”开启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贯穿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为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指明了奋斗方向。
刘飞:“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三改”就是要改变生产关系:即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三大改造是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王维琳:“一化”和“三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因此,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化”与“改”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前提条件。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我国今后一切进步与发展,特别是为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学习视频(第三十一集 一五计划)
学习感悟:
静玮:为了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党中央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一大批工业部门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机械轰鸣声、劳动号子声和工具碰撞声,交织成一曲豪迈昂扬的奋斗者之歌,这是劳动最光荣的生动写照。1953年到1957年,“一五”计划五年间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从一穷二白到捷报频传,中国人民艰难而又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用奋斗为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奠基,也积累了宝贵经验。
学习视频(第三十二集 走自己的路)
学习感悟:
静玮:1956年毛主席提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做了一生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经济工作调查,走得远看得久问得细,把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概括为十个方面的重大关系,并产生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以《论十大关系》和党的八大为标志,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的开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同时,我们将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叶剑芝:毛泽东在我们学习苏联经验的实践中,认识到苏联模式的缺陷及其在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提出要以苏联模式经验教训为借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果,论十大关系的提出,则标志着这一探索的开始。事实证明坚持把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批判的继承是我国各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节点,我们更要清醒的认识批判的继承、发展马列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学习视频(第三十三集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学习感悟:
静玮:1.对于矛盾,“有两种揭露和解决的方法,一种是对敌我之间的,一种是对人民内部的。前者是用镇压的方法,后者是用说服的方法,即批评的方法。”2.通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存在什么样的矛盾,怎样看待和处理矛盾,这种对待矛盾的态度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积极工作也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学习视频(第三十四集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学习感悟:
静玮:《反对本本主义》的前身是“调查工作”,开篇就点明“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是对实事求是的一种深刻阐述和实践,而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从数据和事实找规律,找问题,找方法,放弃主观猜测和判断,尽管会费些时间精力,但是工作会做得扎实,举措会用得准确,大到我们党搞经济建设,小到我们做工作方案,都是同样重要的工作方法,必须坚定继承下去。
学习视频(第二十八集 土地改革)
学习感悟:
静玮:有地种才有粮收,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自古以来,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土地都是中国人一辈子赖以生存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始终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1947年10 月,《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0 年 6 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消灭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安心种地,国家积极建设,新中国迎来崭新的生活!
李国杰: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有效保证了后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王会: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八七会议后,中共将“打土豪、分田地”确立为土地革命的核心内容。
中共领导下的这场伟大的群众运动,吹响了反封建的号角,改革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会结构等,带来了苏区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改革为大部分苏区农民的生存、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谱写出了壮丽的篇章,具有史诗般的革命意义。
宋刚:一步一丈一土地,欢天喜地躬耕作。一共一产一主义,从此中国变了天。红色旗帜高高举,幸福生活徐徐来。
学习视频(第二十九集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学习感悟:
静玮:从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的“人民的宪法”——1954年宪法,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1982年颁布施行的现行宪法,于2018年3月进行了最新修改。1954年第一部宪法是随着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为了加强国家政治、法律上层建筑领域建设,更好地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而制定的,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对中国政治发展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杨得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首先它确认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确认了工农联盟是国家的阶级基础,也就是说肯定了人民在这个国家中的地位.意义非常重大,也就是说宪法制定以后,人民在这个国家中的地位明确化,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它都体现了人民在这个国家至高无上的地位。
学习视频(第三十集 一化三改)
学习感悟:
静玮:新政权的巩固离不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新中国成立后短短三年就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为“一化三改”。到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仅用四年时间就在全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021年,随着“十三五”规划圆满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在即,我们站在了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十四五”开启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贯穿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为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指明了奋斗方向。
刘飞:“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三改”就是要改变生产关系:即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三大改造是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王维琳:“一化”和“三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因此,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化”与“改”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前提条件。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我国今后一切进步与发展,特别是为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学习视频(第三十一集 一五计划)
学习感悟:
静玮:为了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党中央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一大批工业部门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机械轰鸣声、劳动号子声和工具碰撞声,交织成一曲豪迈昂扬的奋斗者之歌,这是劳动最光荣的生动写照。1953年到1957年,“一五”计划五年间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从一穷二白到捷报频传,中国人民艰难而又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用奋斗为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奠基,也积累了宝贵经验。
学习视频(第三十二集 走自己的路)
学习感悟:
静玮:1956年毛主席提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做了一生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经济工作调查,走得远看得久问得细,把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概括为十个方面的重大关系,并产生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以《论十大关系》和党的八大为标志,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的开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同时,我们将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叶剑芝:毛泽东在我们学习苏联经验的实践中,认识到苏联模式的缺陷及其在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提出要以苏联模式经验教训为借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果,论十大关系的提出,则标志着这一探索的开始。事实证明坚持把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批判的继承是我国各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节点,我们更要清醒的认识批判的继承、发展马列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学习视频(第三十三集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学习感悟:
静玮:1.对于矛盾,“有两种揭露和解决的方法,一种是对敌我之间的,一种是对人民内部的。前者是用镇压的方法,后者是用说服的方法,即批评的方法。”2.通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存在什么样的矛盾,怎样看待和处理矛盾,这种对待矛盾的态度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积极工作也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学习视频(第三十四集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学习感悟:
静玮:《反对本本主义》的前身是“调查工作”,开篇就点明“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是对实事求是的一种深刻阐述和实践,而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从数据和事实找规律,找问题,找方法,放弃主观猜测和判断,尽管会费些时间精力,但是工作会做得扎实,举措会用得准确,大到我们党搞经济建设,小到我们做工作方案,都是同样重要的工作方法,必须坚定继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