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所简介
    • 所领导
    • 机构设置
  • 科研动态
    • 科研动态
    • 科研平台
    • 科技成果
    • 仪器设备
  • 成果转化
    • 技术成果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创新团队
    • 创新人才
  • 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
    • 国内合作
  • 服务三农
    • 检验检测
    • 科技服务
    • 科研基地
    • 仪器共享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学习参考
    • 文化建设
    • 政策文件
    • 科技工作者典型事迹
  • 联系我们
  • 资料共享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建设 » 详细
抗疫战场,永远有我
作者:办公室 杨得骥 通讯员 杨得骥 来源: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日期:2022-05-23

5月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原本平静的海港小城突然紧张起来,整个湛江的上空都布满阴霾。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勇士们义无反顾的奔赴疫情一线,在不同地域,汇聚成浩浩荡荡的抗疫大军,在这群抗疫大军中,我也投身其中。

8日晚上6点半,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我收到一条来自加工所机关党支部关于市直工委招募党员干部下沉支援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信息。身为机关支部的一名党员,我毫不犹豫的在群上第一个报名接龙。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参加市直网格化疫情防控工作,上一次还是2020年,有过网格员的经历,我对疫情防控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可是,当踏入龙头镇战场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疫情的严峻形势,这才是最真实的疫情一线战场。

11日早上,是我投入战场的第一天,龙头文化广场正紧锣密鼓的开展着全员核酸采样,我与四位同事暂时被分配到文化广场协助镇政府维护秩序,来到广场后,一位满脸是汗的当地工作人员匆忙过来与我们对接。了解到我们没有受过相关培训,他立刻给我们做了防护服的穿脱和消杀流程,像极了老兵给即将上战场的新兵做战前培训。

队员们接受岗前培训

当我们像模像样的穿上防护服,出到现场维护检测秩序,眼前的一幕着实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迫感:大批的密接人员正准备上大巴转移隔离;核酸检测队伍中大批的“黄码”人员,其中还夹杂着些不清楚政策的“红码”人员等,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我离新冠病毒是如此的接近。当时怕被感染的担忧肯定是有的,但是穿上防护服,戴上党徽,我身上挑着就是责任和使命,我毅然的走到检测队伍旁,一边指导扫码登记,解答群众疑惑,安抚群众情绪,为采样顺利进行做好保障。“请大家提前扫好粤康码,谢谢配合”“大家戴好口罩,排队有序进行核酸检测,间隔1米以上!”“来,我们帮你。”成了当天说的最多的话。直到下午6时,才完成了当天的核酸检测采样。

杨得骥在维持全员核酸检测秩序

白天的工作我们四人已筋疲力尽,喉咙也喊得有些沙哑。这时,我们又接到社区书记打来的电话:“邮电大厦路口范围是封控区,需要24小时值守,你们今晚要通宵守到第二天早上8点。”简单的休整后,我们火速赶往封控点,简单的与上一班的同志交接后,开始了9个小时的大夜班。

1名警察,4名党员志愿者组成一个值守专班。沉沉夜色中,昏黄的路灯下,5名“守夜人”值守在封控区的两个卡口点 ,守护着辖区的安全和稳定。看似简单的工作,在闷热的防护服,阴暗潮湿的街道,9个小时的通宵值守和担心被感染的心理压力的环境下,极大的考验我们的意志。直到第二日8点,我们已经连续奋战在一线整整24个小时。
后面的日子里,根据政府安排,我调整到了供销社与供电局的同志轮班值守封控区。守夜,也早已习以为常,黑白颠倒也是这里的标配。在疫情一线,会发现不少人比我们辛苦百倍、千倍,所以慢慢的也不觉得守夜辛苦。

杨得骥在封控区值守

每当防护服脱去的一瞬间,顿时感觉轻松了很多,漫长的黑夜就这样过去了。随着潜伏期病人逐渐发病,确诊患者的数量还会增加。“抗疫战争”已经进入关键时刻,这仿佛将我们置身于漫长的黑夜之中。但是我始终相信:黑夜终将过去,黎明总会到来!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2017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所简介
        +更多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源于1954年在广州创立的“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化工部。1964年该化工部搬迁至广东省湛江市,并正式成立“华南热带作物产品加工设计研究所”,2003年更为现名。本所是我国唯... 【详细】
        所领导
        +更多
      • 李积华
      • 罗志强
      • 郑龙
          机构设置
          +更多
          行政机构

          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科技处 人事处 财务处 产业发展部

          科研机构

          天然橡胶工程胶加工研究室 食品加工研究室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研究室 城乡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室 热带作物产地加工研究室

    •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更多
        • 把党旗插在抗疫最强前线
        • 中国热科院加工所抗疫先锋队抗疫札记
        • 抗疫战场,永远有我
        • 湛江疫情,我们在行动
          科研平台
          +更多
        • 热带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试验基地
        • 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工分中心
        • 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 广东省天然乳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天然橡胶加工重点实验室
        • 海南省果蔬贮藏与加工重点实验室
        • 海南省天然橡胶加工重点实验室
        •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湛江)
        • 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湛江)
        • 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天然橡胶分技术委员会
        • 先进热作材料国际研究中心
        • 广东省天然乳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工分中心
        •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热带水果加工专业分中心
        • 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天然橡胶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 农业部热带作物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特色热带作物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海南省天然橡胶加工重点实验室
        • 海南省果蔬贮藏与加工重点实验室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纳米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心
        • 先进热作材料国际研究中心
          科技成果
          +更多
        • 2021年科技成果清单
        • 十三五期间制修订标准清单
        • 十三五期间获授权专利清单
        • 十三五期间获科技奖励清单
        • 十三五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十三五期间出版著作清单
        • 十三五期间成果评价清单
        • 十三五期间成果登记清单
        • 2016-2020年加工所科技成果清单
          仪器设备
          +更多
        • 全自动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
        • 全自动微生物病原菌鉴定系统
        • 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联用仪
        • 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
        • 超高分辨四级杆组合静电场轨道肼液质联用仪
        • 热裂解气质联用仪
        • 850-1+858离子色谱仪
        • 7890A-5975C气质联用仪
        • 7890A气相色谱仪
        • AFS-9800原子荧光光谱仪
    • 成果转化

          图文推荐
          +更多
        • 澳洲坚果系列产品
        • 玫瑰茄精深加工产品
        • 火龙果精深加工产品
        • 海南名香精深加工系列产品
          技术成果
          +更多
        • 植物精油高效提取与加工技术
        • 辣木系列产品精深加工技术
        • 植物祛斑活性成分纳米微囊包覆加工技术
        • 火龙果酒发酵技术
        • 高品质浓缩天然胶乳生产技术
        • 质标室技术成果
        • 玫瑰茄深加工技术
        • 热带水果发酵制品生产技术
        • 菠萝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
        • 纤维素纳米化加工技术
          科技产品
          +更多
        • 澳洲坚果系列产品
        • 玫瑰茄精深加工产品
        • 火龙果精深加工产品
        • 海南名香精深加工系列产品
        • 高良姜精深加工系列产品
        • 玫瑰系列产品
        • 茶树精油精深加工产品
        • 菠萝精深加工产品
        • 辣木精深加工系列产品
        • 特色热带果品果粉和压片糖
    • 人才队伍

          创新团队
          +更多
        • 热带作物产地加工团队
        • 食品加工团队
        • 农产品质量安全团队
        • 天然橡胶加工团队
        • 农业纳米科学团队
        • 食品加工团队
        • 农产品质量安全团队
        • 橡塑复合材料团队
          创新人才 专家库
          +更多
          研究员

          专家风采:黄晖 专家风采:卢光 专家风采:林玲 专家风采:林丽静 专家风采:彭政 专家风采:许逵 专家风采:杨春亮

          副研究员

          专家风采:王永周 专家风采:查玉兵 专家风采:苏子鹏 专家风采:曾绍东 专家风采:郭宏斌 专家风采:齐宁利 专家风采:王飞

          青年拔尖人才

          专家风采:李积华 专家风采:罗勇悦

    • 合作交流

          图文推荐
          +更多
        • 加工所赴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开展技术交流
        • 加工所赴广东茗皇茶业有限公司对接技术需求
        • 深化所站协作,加工所广州站赴广州相关企业洽谈合作
        • 广东茗皇茶业有限公司李总一行到我所参观交流
          国际合作
          +更多
        • 热科院加工所举办中柬热带水果种植技术及加工技术 线上培训班
        • 加工所专家参加ISO/TC 45第67届会议
        • 我所科技人员赴科特迪瓦参加2018年IRRDB年会暨国际橡胶会议
        • 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副校长一行到加工所交流访问
        • 加工所科技人员赴澳大利亚凯恩斯参加第11届亚澳复合材料会议
        • 天然橡胶加工团队与泰国联益橡胶有限公司开展技术交流
        • 热科院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进一步加强合作
        • 我所科技人员赴印度尼西亚参加国际橡胶会议
        • 我所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团队成员参加欧盟主办的“食品法典国际培训班”
        •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先进材料学院孔令学副院长来我院洽谈合作
          国内合作
          +更多
        • 加工所赴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开展技术交流
        • 加工所赴广东茗皇茶业有限公司对接技术需求
        • 深化所站协作,加工所广州站赴广州相关企业洽谈合作
        • 广东茗皇茶业有限公司李总一行到我所参观交流
        • 加工所与湛江科技局驻村工作组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助力塘蓬镇乡村振兴
        • 湛江科技局与加工所共同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
        • 煌上煌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褚建庚一行到我所参观交流
        • 湛江珠江啤酒有限公司林熙副总经理一行应邀到我所参观交流
        • 加工所科技产品在中国农洽会上受欢迎并获奖
        • 广西农垦良丰农场有限公司俞总一行到我所参观交流
    • 服务三农

          检验检测
          +更多
        • 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湛江)简介
        • 资质证书
        • 中心公正性声明
        • 资质认定附表
          科技服务
          +更多
        • 科技特派员特稿78-我所科技人员赴化州市开展化橘红加工产业调研
        • 科技特派员特稿77-我所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对接火龙果加工需求
        • 科技特派员特稿76-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加工所赴怒江调研草果产业
        • 科技特派员特稿75-我所科技特派员赴徐闻菠萝企业对接技术服务
        • 科技特派员特稿74-乡村振兴正当时, 加工所减压贮藏保鲜技术助力遂溪县界炮镇圣女果产业发展
        • 科技特派员特稿73-我所食品加工研究室科技特派员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 科技特派员特稿72-我所科技特派员助力廉江食用茶籽油料质量安全提升
        • 我所科技人员赴湛江市农科院调研交流
        • 科技特派员特稿71 -加工所科技特派员赴遂溪调研,共促乡村产业发展
        • 科技特派员特稿70-乡村振兴,加工所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一直在行动
          科研基地
          +更多
        • 特产品基地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
          仪器共享
          +更多
        • 共享设备列表
    • 党建文化

          图文推荐
          +更多
        • 食品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暨民主评议党员大会
        • 质检党支部召开2022年度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会
        • 食品党支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暨二十大报告专题学习
        • 质检党支部十一月份党员大会暨青年小组理论学习
          党建工作
          +更多
        • 食品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暨民主评议党员大会
        • 质检党支部召开2022年度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会
        • 食品党支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暨二十大报告专题学习
        • 质检党支部十一月份党员大会暨青年小组理论学习
        • 戴萍副院长到加工所给中层以上负责同志讲微党课
        • 食品安全科普 启蒙科学兴趣
        • 食品党支部开展“热带农产品加工趣味科普”主题党日活动
        • 食品党支部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情系中秋送温暖”主题党日活动
        • 质检党支部召开案例警示教育学习会
        • 食品党支部开展大学习、大研讨系列主题党日活动
          学习参考
          +更多
        • 学习与参考(第3期)
        • 学习与参考(第2期)
        • 学习与参考(第1期)
        • 中央2021年一号文件及解读
        •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
        •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载人民日报署名文章)
        • 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
        • 《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问答
        • 关于印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政策文件
          +更多
          文化建设
          +更多
        • 把党旗插在抗疫最强前线
        • 中国热科院加工所抗疫先锋队抗疫札记
        • 抗疫战场,永远有我
        • 湛江疫情,我们在行动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党建文化-文化建设
      抗疫战场,永远有我
      --加工所党员杨得骥第二次抗疫日记
        作者: 办公室 杨得骥 通讯员 杨得骥   来源: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日期: 2022-05-23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5月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原本平静的海港小城突然紧张起来,整个湛江的上空都布满阴霾。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勇士们义无反顾的奔赴疫情一线,在不同地域,汇聚成浩浩荡荡的抗疫大军,在这群抗疫大军中,我也投身其中。

    8日晚上6点半,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我收到一条来自加工所机关党支部关于市直工委招募党员干部下沉支援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信息。身为机关支部的一名党员,我毫不犹豫的在群上第一个报名接龙。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参加市直网格化疫情防控工作,上一次还是2020年,有过网格员的经历,我对疫情防控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可是,当踏入龙头镇战场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疫情的严峻形势,这才是最真实的疫情一线战场。

    11日早上,是我投入战场的第一天,龙头文化广场正紧锣密鼓的开展着全员核酸采样,我与四位同事暂时被分配到文化广场协助镇政府维护秩序,来到广场后,一位满脸是汗的当地工作人员匆忙过来与我们对接。了解到我们没有受过相关培训,他立刻给我们做了防护服的穿脱和消杀流程,像极了老兵给即将上战场的新兵做战前培训。

    队员们接受岗前培训

    当我们像模像样的穿上防护服,出到现场维护检测秩序,眼前的一幕着实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迫感:大批的密接人员正准备上大巴转移隔离;核酸检测队伍中大批的“黄码”人员,其中还夹杂着些不清楚政策的“红码”人员等,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我离新冠病毒是如此的接近。当时怕被感染的担忧肯定是有的,但是穿上防护服,戴上党徽,我身上挑着就是责任和使命,我毅然的走到检测队伍旁,一边指导扫码登记,解答群众疑惑,安抚群众情绪,为采样顺利进行做好保障。“请大家提前扫好粤康码,谢谢配合”“大家戴好口罩,排队有序进行核酸检测,间隔1米以上!”“来,我们帮你。”成了当天说的最多的话。直到下午6时,才完成了当天的核酸检测采样。

    杨得骥在维持全员核酸检测秩序

    白天的工作我们四人已筋疲力尽,喉咙也喊得有些沙哑。这时,我们又接到社区书记打来的电话:“邮电大厦路口范围是封控区,需要24小时值守,你们今晚要通宵守到第二天早上8点。”简单的休整后,我们火速赶往封控点,简单的与上一班的同志交接后,开始了9个小时的大夜班。

    1名警察,4名党员志愿者组成一个值守专班。沉沉夜色中,昏黄的路灯下,5名“守夜人”值守在封控区的两个卡口点 ,守护着辖区的安全和稳定。看似简单的工作,在闷热的防护服,阴暗潮湿的街道,9个小时的通宵值守和担心被感染的心理压力的环境下,极大的考验我们的意志。直到第二日8点,我们已经连续奋战在一线整整24个小时。
    后面的日子里,根据政府安排,我调整到了供销社与供电局的同志轮班值守封控区。守夜,也早已习以为常,黑白颠倒也是这里的标配。在疫情一线,会发现不少人比我们辛苦百倍、千倍,所以慢慢的也不觉得守夜辛苦。

    杨得骥在封控区值守

    每当防护服脱去的一瞬间,顿时感觉轻松了很多,漫长的黑夜就这样过去了。随着潜伏期病人逐渐发病,确诊患者的数量还会增加。“抗疫战争”已经进入关键时刻,这仿佛将我们置身于漫长的黑夜之中。但是我始终相信:黑夜终将过去,黎明总会到来!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2017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